初中数学如何考到接近满分?
一般有直接法(直接列出含有x和y的方程)和复合法(列出含有x和y和第三个变量的方程,然后求出第三个变量和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,代入消去第三个变量,得到y=f(x)的形式),当然还有参数法,这个已超出初中数学教学要求。找等量关系的途径在初中主要有利用勾股定理、平行线截得比例线段、三角形相似、面积相等方法。
为了能在数学考试中取得高分,尤其是接近满分的成绩,比如145分(满分150),考生必须在训练中特别注重速度。在选择题和填空题部分,要求考生必须在25分钟内完成,其中选择题用15分钟,填空题用10分钟。这两部分题目技巧性较高,是得分的关键所在,因此考生需要掌握其精髓,避免出现任何错误。
做题的时候全神贯注,那考试对待,要做就做到最好,要不然就不做,不要一张练习卷就做几道难题。
比如:我们将数学错题本上的问题总揽一下,可能很容易就发现,一遇到数形结合的问题,自己就很容易出错,那么,我们在这部分的基础方面就需要下点功夫了!其次,很多学习比较浮躁的同学满足于知道自己这道题错了,但是,认识往往不是很深。
贝贝和晶晶两人工同计算一整式乘法题:(2x+a)(3x+b)
第一题:设贝贝折了X架,则晶晶折了(X-12)架,欢欢折了(X-12-8)架,据题目已知,贝贝是欢欢的三倍,则贝贝X=3(X-12-8)。解得X=30 .结论:贝贝30架。晶晶18架。欢欢10架。第二题:设高年级分了X本数,则低年级是(X-8)本,高年级是2(X-8)+4本。一共有720本。
A.7道 B.8题 C.9题 D.10题 福娃贝贝气喘嘘嘘得跑过来对大家说:“快点,奥委会招记分员和算分员呢,我们去看看吧。
脱式计算。(每题2分) 0.25× + 5% 6-11÷7 + ×4 解比例和方程。(每题3分) 4+2X = 6 5:5 = x:8 0.2 = 1- 列式计算。
.列式计算:①100减去1456除以26的商,所得 ②80与44的差,乘以17与28的和,的差乘以78,积是多少? 积是多少?二.操作题:过直线外一点,画己知直线的 (1)作出左图平形四边形a边长的高。垂线和平行线。 (2)量得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( )·A 厘米,高是( )厘米。
初一数学整式怎么学
1、初一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做好预习:单元预习时粗读,了解近阶段的学习内容,课时预习时细读,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,对难以理解的概念、公式和法则等要做好记录,以便带着问题听课。坚持预习,找到疑点,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,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噢,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嘛。 认真听课:听课应包括听、思、记三个方面。
2、- 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,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。-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、交流解题思路,培养合作精神。 总结归纳 -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,强调整式的概念及其性质。- 引导学生归纳整式的基本运算规则,形成知识体系。 作业布置 - 布置适量作业,让学生在家自主练习,巩固所学知识。
3、整式学习要点在于掌握整式的四则运算,特别是加减运算中的合并同类项和乘除运算中的基本运算、法则和公式。因式分解是难点,基本方法包括提公因式法、运用公式法、分组分解法、十字相乘法等。
4、整式是代数式中最基本的式子,引进整式是实际的需要,也是学习后续内容(例如分式、一元二次方程等)的需要。整式是在以前学习了有理数运算、列简单的代数式、一元一次方程及不等式的基础上引进的。整式的有关内容在六年级已经学习过,但现在的整式内容比过去更加强了应用,增加了实际应用的背景。
2022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
1、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:基础概念掌握:数、式、不等式:理解并熟练掌握各种数的性质、代数式的运算规则、不等式的解法及性质。方程:掌握一元一次方程、一元二次方程、分式方程、方程组等的解法,理解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。
2、有理数 定义:由整数和分数组成的数。包括:正整数、0、负整数,正分数、负分数。可以写成两个整之比的形式。数轴:在数学中,可以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,这条直线 叫做数轴。相反数:相反数是一个数学术语,指绝对值相等,正负号相反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。
3、一起来看看2022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,欢迎查阅! 中考数学知识点 数轴 (1)数轴的概念:规定了原点、正方向、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. 数轴的三要素:原点,单位长度,正方向。
4、随着中考的即将来临,我整理了2022中考数学知识点,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,赶快收藏吧。圆的基本性质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。任意一个三角形一定有一个外接圆。在同一平面内,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,是以定点为圆心,定长为半径的圆。
5、中考数学知识点归纳 知识点1: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一元二次方程3x2+5x-2=0的常数项是-2。一元二次方程3x2+4x-2=0的一次项系数为4,常数项是-2。一元二次方程3x2-5x-7=0的二次项系数为3,常数项是-7。把方程3x(x-1)-2=-4x化为一般式为3x2-x-2=0。
初中数学审题不清怎么办?
1、对于学生不理解的地方要耐心讲解,直到学生理解为止,注重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,以便学生在以后的练习中能自己解决相关的题目。总之,同学们要知道审题是重要的,不管是平时做习题还是考试,都应该注重这方面的训练,逐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,并且积累审题的经验,锻炼能力,这对同学们是大有好处的。
2、面对数学试题中直接或隐含的条件,我们还要弄清哪些对解决问题有用,哪些没用。知道排除哪些没用的信息,避免受干扰。但是由于有的学生对新掌握的知识没有理解透.关注生活,多参入社会实践活动,真正做到将生活与数学有机结合,从而培养审题的广阔性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,应用于生活。
3、仔细读题,吃透题意 俗话说“磨刀不误砍柴工”,读题时要认真、冷静,细品慢读,一定要看清每一字、每一词,逐字逐句把题意高清楚,力争做到不看题,就能记住题目的特点,这是审好题意的第一步。如果读第一遍时还不能理解的话,那就再读一遍,甚至反复读题、反复咀嚼,直到弄懂题意为止。
4、审题的第一步是读题,数学上的题目基本上比较简洁,但是有些题目也会很繁琐,可能一道题目就要占整整一页纸。因此,要会提取题目中所给的有效条件,摒弃无效条件和干扰条件。当然,更加不要看漏条件,有些学生解题时会无视一些条件,要么导致题目做不下去,要么直接导致错误。
5、根据我自己的情况,给你提几点建议。如果时间有余,考完以后把每道题从头到尾看一遍并且从新验算一遍 看题看完整,并把可能用到的条件圈出来,以免缺漏。计算时若时间有余可以计算两遍或换一种方法计算,或者将数据带入验算。一般数学马虎都是因为审题不仔细,条件未看到或者计算错误导致的。
19×16等于几
×16等于304,计算方法是把19写成20-1,计算会方便一些。19×16=(20-1)x16=320-16=304。整式法则:单项式多项式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,就是根据分配律,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,再把所得的积相加。注意:单项式乘以多项式,结果还是一个多项式,而且项数恰好与相乘以前那个多项式的项数相同。
×16等于304。这是一个关于乘法的算式,可以把该算式分为两部分,即19乘以10和19乘以6,将两个算式分别进行计算,即可得到结果,分别为190和114,再将两个结果相加,即可得到算式结果304。乘法是指将相同的数加起来的快捷方式。其运算结果称为积,x是乘号。
先算19乘6等于114,再算19乘以10等于190,最后用114加上190等于304。
x11等于121,12x12等于144,13x13等于169,14x14等于196,15x15等于225,16x16等于256,17x17等于289,18x18等于324,19x19等于361。
答案如下:11×11=121,12×12=144,13×13=169,14×14=196,15×15=225,16×16=256,17×17=289,18×18=324,19×19=361。答案规律:个位数以《九九乘法表》为标准记忆。切入点:“15”就是225。15以下的乘积是:100XX,“15-17”是:200XX,只有“119”是:300XX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